我是如何变得越来越丑的

赶地铁,常常突出一个“赶”字,我一刻也不愿意浪费在等待上。比如搭电扶梯我一定是用走的,而不是站在扶梯上不动,等着扶梯慢慢往上。我觉得那是浪费时间,这是我对待时间的日常哲学的一部分:单纯地等待电梯对时间利用率不高,是浪费时间,浪费时间让我不舒服。

那么这时候,如果遇到快速通道被挡住的行为就令人不愉悦,比如在新加坡,人靠左走,电扶梯左边是给不赶时间的人站着的,电扶梯右边就是给我这样赶时间的人快速通过的,然而有时会遇到一些有意无意挡住右边过道的人,心里会略有不愠:这人为什么要站在快速通道挡住赶路的人?抱怨难免急躁,如果我就停在他挡住的位置继续挡住后面我也非常不舒服,如果想要不停下来就不得不开口请其让路。

昨天晚上又遇到类似情况:赶地铁回去,匆行突察路被挡住,好心情骤遇拦路虎,我只好没好气地说一声 “excuse me/could you please give way?”,语气里透露着些许不满,前面的一对女生马上光速非常温柔地说:“sorry, sorry”,面上满是歉意,非常迅速地把通道让出来,没有任何不愠。瞬时间,我只觉得自己很粗鲁一点也不绅士和友善,刹那满是羞愧,颇为丑陋。事后回想,在新加坡绝大多数时候走路时右边不会有人挡着,挡着我的寥寥数次,每一次对方都是很温和地说会说:sorry 并迅速让开,不分年龄、族群和性别。我以前在别的城市工作时,催人让路有时候是要被骂的:赶什么赶?不出声的起码得也瞪我一眼或者直接装作没听到。相比之下,新加坡人整体而言性格更平和更包容,很少遇到极端逻辑和极端性格的人。

这真是社会给与的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每个人都可以取用之,并从中受益,在新加坡可以更舒心和无防备地做一个普通人而不必有太多的陌生的担心。

在缺乏信任或不够友好的社会待久了,陌生人之间容易互相“防范”,互相“害怕”,互相“伤害”。比如一些同学同辈经历过文革的父母辈眼中的社会:普通人必须要自私,才能在丛林社会生存下去,也常常教导其子女不能轻信陌生人,也没有帮助他人的必要,更不要多管闲事主动帮助别人。也就是老话说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陌生人之间很难有信任和礼貌。

与社会陌生之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于陌路粗鲁之惯,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一个社会的和谐其实更多地体现在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和友善,如果对待陌生人也有较好的信任和友善,这个社会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和谐的。

路上和网上看到有人受苦或遇到困难,却不施以援手,我越来越丑。

生活和工作拖沓没有效率,答应人的事情没有按时完成或做到,我越来越丑。

跟文明的人相比,我越来越丑。“赶”久了,人的气质会变坏,也就越来越丑陋了。

过去几年的忙碌就是我的缩影,生活中少了很多从容,这中间丧失了很多美感和轻松,写在脸上和表情上,大概就是这熟悉的丑陋吧!

发表回复